隨著時代變遷,壽衣的樣式和制作方式也在不斷演變。20世紀初期,受西方文化影響,一些人開始質疑傳統喪葬文化的必要性,認為過于奢華的壽衣浪費資源。
1949年后,政府提倡厲行節約,反對鋪張浪費,這一政策也影響到了壽衣文化。然而,壽衣的傳承意義深遠,它不僅是文化的傳承,更承載著不同時代人們的價值觀和情感寄托。例如,晚清名臣李鴻章的壽衣制作極為精致,繡上精美圖案,彰顯其一生功績與地位;國學老師章太炎則選擇樸素款式,體現其對簡樸生活的追求。這些案例表明,壽衣不僅是衣物,更是歷史的見證,其演變反映了社會觀念的轉變。